近日,记者在江中村的无公害有机蔬菜基地看到分布整齐的一片片胡萝卜地,到处都能见到收胡萝卜的大小车辆。
来到该村村民唐俊杰的胡萝卜地里,他一边哼着小曲,一边与妻子将胡萝卜装袋,拿到地边的代收点销售。“怎么这么开心?一边唱歌一边干活。”“今年,我家的胡萝卜亩产达到2000公斤左右,按照现在每公斤1.2元的价格,我种的12亩胡萝卜收入2万多元不成问题,我能不高兴吗?”面对记者,唐俊杰笑开了花,“我们的胡萝卜根本不愁卖,地边就有代收点,客户在那儿等着收,比种粮食多了。”
记者来到唐俊杰地边的代收点,看到蔬菜采购商正将收购来的胡萝卜进行清洗、装车,随后将运往成都、重庆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
“通过引进蔬菜采购商在田间地头设立‘地头市场’,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了运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河西镇党委副书记姚兴惠告诉记者,目前,“地头市场”遍布该镇5个蔬菜基地村,农产品销售由以往农民出门找销路,变为商家到田间地头收购产品,“地头市场”的商家来自成都、重庆、达州、广安等地。
“目前,通过引进业主合作的方式,嘉陵区建立的胡萝卜、冬瓜、西红柿、海椒等为主的1000亩以上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已达10多个,订单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将3万多户农户连接在一起。”区农牧局蔬菜站站长张鑫介绍,近年来,嘉陵区优化蔬菜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蔬菜产业实现了种植规模化、品种良种化、营销专业化。通过引进种植大户和业主、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等运作模式,解决了蔬菜“销售难”。
据统计,目前,嘉陵区有200多个民间流通组织参与蔬菜销售,该区常年种植蔬菜面积达22万亩。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44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