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胡萝卜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快报 >> 沈阳万吨胡萝卜滞销:只顾低头种地 不知抬头营销

沈阳万吨胡萝卜滞销:只顾低头种地 不知抬头营销

来源:中国杨凌农交所时间:2015/5/13 12:19:15打印收藏

  写着两行字“卖胡萝卜、卖大萝卜”,这个村有着沈阳“胡萝卜村”美誉。

  听说来了记者,聚在村口的几个人立刻围了上来,“胡萝卜都卖不出去了,快帮帮我们吧!”“家家都有几十万斤呢,这些胡萝卜再卖不出去就烂窖里了”。

  收菜车不来 万吨胡萝卜难卖

  新农村现有村民700多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沈阳市列为二类蔬菜生产基地。说起为什么都种胡萝卜,43岁的村民李红告诉记者:“从我小时候起,大家就种胡萝卜,全村没有干别的的。”这让新农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胡萝卜村”,胡萝卜也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可今年胡萝卜卖不出去了。村民常艳荣家今年收获15多万公斤的胡萝卜。她告诉记者,10月霜降以后收获。村民们都会把胡萝卜装袋放入地窖中冷藏。“今年冬天本来就不怎么冷,地窖的温度不够低,如果再有一个月卖不出去,胡萝卜估计就都得烂。”

  沿着铁管焊接成的简易梯子,记者跟随常艳荣一起到深2米多的地窖中。这个地窖长约50多米,平底拱结构,3万多个装满胡萝卜的编织袋堆满整个地窖,人在地窖里只能蹲在胡萝卜袋上,根本直不起腰。

  记者看到,地窖的拱上凝结着一层厚度约1厘米的霜,这是让常艳茹为担心的:一旦天暖,霜就会融化使胡萝卜受潮腐烂,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新农村党支部佟书记介绍,往年秋天,都会有来自山东、山西等地的车开来收购,大概3月份左右胡萝卜就能卖完。可是今年,新农村一辆大车也没有看到,全村1万多公斤的胡萝卜陷入滞销。

  只顾低头种地 不知抬头营销

  新农村的胡萝卜菜农种植面积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这并没有引发他们从传统农民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只顾低头种地,不知抬头营销”的传统生产方式让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依然非常脆弱。

  村民汪树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50多亩地经营权,“现在很多乡亲们都去城里,想包地挺容易。但是包的越多成本越高,萝卜卖不出去赔的就越多。”

  像汪树海的情况在新农村比较普遍。全村能生产出上万吨的胡萝卜,却很少人考虑胡萝卜如何销售的问题。

  “往年都是大车来收,没怎么愁过卖,2012年也滞销过一次,后来媒体一宣传,就来了几个城里的大超市收购,给解决了。”村民们说。“想没想过自己寻找固定的销售渠道吗?”记者问。“没有,咱们就是农民,哪有那能耐?我们就管种。”汪树海说。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452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宾阳县胡萝卜助农增收
  2. 宾阳胡萝卜出口韩国等地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